CHEN

广厦杭构:创新,让每个人都成为专家

Time:2016-03-23

      广厦杭构预制件创新工作室位于杭州城北仁和镇建工建材公司基地,踏入基地大门,连绵不觉的地铁管片摆放在宽阔的场地上,几台红色、黄色的巨无霸行车来来回回作业着。正逢杭州市地铁建设的高峰,近年来杭构建工建材公司承接的大部分业务都是地铁管片的生产。该工作室是以加快产品和设备的转型升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创新团队。
      这个创新团队成员10余人,包括职业技能带头人(总工)、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被称为从上到下一条线。近两年来,累计完成创新发明成果十余项,为企业直接创造一大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作室每月召开一次专业会议,及时分析工作室各攻关小组课题进展情况,各小组可根据课题进行情况随时召开项目专题会议。“很多问题,在现场就召集大家一起商量着解决了。”建工建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杭州市建设系统技能带头人唐永新向记者介绍道。
      位于车间深处的创新工作室,最近都有哪些小发明小创造呢。有关同志介绍,最近经过大家动脑动手,实现了让管片轻松翻身,并且能又快又多地运送管片和给管片电子蒸养等一系列发明创造。 
      在现场,我看到一块巨型管片被巨大钳子从水里捞上来的时候立着的,然后把它放在翻身架上,按下开关,大水泥家伙就稳稳地乖乖躺下,工人们在管片弧度的两边垫上两块枕木避免发生碰撞,接着行车继续把翻好身的管片吊起,移到先前叠放好的预制件上。等待被平板车拉到外场堆放。“有了这个翻身架,我们省力多了,管片也不容易被磕碰。”一位工人一边把又粗又长的吊绳从管片上移开,一边和记者说道。
      进入地铁预制构件浇筑车间时,看见地上有条铁轨,就是用来运管片的。由于场地限制,车间里面做好的预制件,都要一片片拉到外面台座上。如果用汽车运输,成本太高,后来用小的平板车,每次只能运两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随着管片产量越来越高,蒸汽养护好的混凝土不及时从水里捞出来运出去,其他管片就无法“入水”,其中一环耽误了,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全局。
      为解决这一难题,管片项目部师傅同机修工黄学林、杨枝兴一起,着手进行平板车改造。去年5月,平板车顺利改造完成。经改造后的二代平板车,更大更稳更快,它采用两侧钢结构小箱梁承重结构,载重量达20吨,运行速度也不慢。一次性能运6片,功效提高了三倍。更重要的是,改进后的平板车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自动运行。无需再专人扶着了,节约了一个工人。第一代平板车是用卷扬机控制,拉的时候还需要一个人扶住车子龟速前进。
      记者看到又矮又敦实的黄色平板车上面拉了六块新鲜出炉的地铁管片,这个“身高”只有55厘米的小矮胖,力量可大着呢。
      项目部的人也曾想去市场采购新车,打听大约要十万余元,经自己开动脑筋亲手改造的平板车制作成本不足一万元。还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生产成本。
      蒸汽养护是管片制作中一项重要的工序,是管片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蒸不好,管片容易起膜。本来是人工开关阀门给管片蒸养,但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客观因素,很难控制温度。现在改造成自动蒸养,通过电子线路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蒸汽温度够了,会自动关掉,不需要人工操作。管片进去“桑拿”时,就设定好工艺参数,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更加好控制和保证。自从管片洗上“电子桑拿”后,不仅大大降低管片不合格的风险,还节约了燃料和人力成本。一旁戴着蓝色安全帽、伺候管片“洗澡”的工人告诉记者:“改造后的自动蒸养系统,更易于操作,只要通过简单培训,便能掌握技术,很快能熟练操作。”
      这个创新工作室,目前还有一项即将申报成功的工法——和浙大一起合作的“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器”,用在管片浇筑上。一般管片浇筑都是用振动棒插入式捣浇,而附着式振动器是把混凝土铺在模具的底板上,用自身的力量震动,从而使混凝土更均匀、密实。一则减少人工,二则功效也更快。由于工法的要求更精细,还要调研一些数据,这个震导器震多少时间,料放多少,放多高等等,还要再进行精密的测算。震太长,耗电量太多,如果时间太短,管片容易起泡影响质量。所以在工艺上还要更规范,操作更具体。他们还在一一完善。
      创新工作室之前还完成了冲洗设备的改造,现在建工建材公司场地车辆冲洗的水,都是运河水。用过的废水也不能随意排出去影响环境,因此,他们又搞起了小发明,将地面上的水通过水沟,集中到一个水池,过滤三道之后再用到制作混凝土上,一是废水不用外排造成污染,二是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一举双得。
      产品和设备的转型升级,需要新科技,更需要日常的一个个小技改小创造,这些小技术积少成多,通过累积叠加,一步步朝着向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的目标迈进。
      身为职业技术带头人的唐永新,给记者介绍了创新工作室下一步的打算:“成立之初的设想主要是为企业控制成本,现在刚刚起步,希望能把创新工作室弄的更好,能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拓展到每一个员工。完善激励机制,比如可以设计金点子奖金等,有好的建议也可以,并不是要有实际的小发明,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建议,再去实施。”唐永新说:“一线工人在实际操作中,他其实比管理人员看到的面更广,更立体,他们每天在做同一件事情,等于每天在摸索,就会动脑筋,如何才能又快又省力气,如何操作才能更安全,这些经验总结出来日后都有可能成为小技改、小发明。结合实际经验,发挥聪明才智,要让每个工人都成为专家。”
      “像拌混凝土,通过原材料,进场,搅拌,每一道工序,有很多细节我们是看不到的,参与操作的工人最清楚,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他们告知,如果每道工序每个员工都能认真负责,把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极致,把每一块管片都做到外美内实,做成杭州管片的标杆,那就真正达到目的了。”
      除了培育创新工作室,杭构还通过职工“五小”活动、职工技能比武、技术交流活动及职业技能带头人的培育、师带徒活动等工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杭构集团目前共有三个创新工作室,这三个创新工作室囊括了构件生产、混凝土生产及外加剂生产,覆盖企业三个产品线。
      杭构还成立了一家技术服务公司,通过这个公司把整个杭构的技术服务人才集中在一起。改变过去每个单位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比较松散的状况,通过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可以把实力集中起来。目前主要是对内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以后要更多拓展对外业务,走向市场。
      现在社会上都在说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说到底也是为了加强技术工人的培养,着力提升操作工人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而创新工作室从机制上实实在在保证了“工匠人”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平台。他们可以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成为扎实基层、身怀绝技、报效社会的新一代“中国工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