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雪原筑坦途 路桥写新篇——陕西路桥雪域高原筑路者剪影

Time:2016-11-30


      经过全体参建人员三年来的艰苦努力,由陕西路桥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花久13标项目雪山二号隧道右线于11月8日顺利贯通。至此,雪山二号隧道左、右线全线贯通。这是一次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大会战,这是一首路桥人在莽莽高原谱写的壮歌!
      花久公路规划中是新疆经青海通至四川的国家西部区域经济大通道库尔勒至成都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将是连接青海果洛、玉树和海西柴达木盆地的便捷通道。雪山二号隧道是花久公路主要控制性工程,左洞全长4615米,右洞全长4595米,项目所在地平均海拔4200米,为高寒缺氧区域,年平均气温-8.0℃,最低气温达-34.9℃。今年是项目开工以来第三个秋冬交替,才10月份,大雪就又封山了。
      这让项目进入了攻坚的焦灼时刻。雪山二号隧道即将打通,恶劣气候带来的不利因素却接踵而至。
      望着窗外漫天的雪花,年轻的项目经理庆鹏飞此刻眉头紧锁。能否在严寒来临之前,保障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贯通,并备好仍有缺口的砂石料是保证项目如期完工的关键。然而道路开始变得泥泞不堪,可怕的高原缺氧期已来临。
      路桥人“大个子”申良革来自陕北,他向记者“诉苦”,组建项目部的时候从果洛州首府大武到项目驻地,全长18公里,就走了两个小时,道路坑洼,一路颠簸,加之高原缺氧反应严重,到驻地人已散架。
      冬季的青南高原,广袤的天地已见不到绿色,氧气越吸越少。许久不见绿的老申把绿色的塑料花草搬到了项目部,他说这叫“望绿渴氧”。干了一辈子工程,这是最苦的一个。
      最苦的还是施工。项目地处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填方段高达40多米,施工难度极大。工程机械缺氧工作,“窝火”是常事,返修率极高,配件又远,内地转运,工期告急。最苦在冬季,隧道施工不能停,拌合场须保温施工,零下30度的严寒,砂料车载半路就冻住,需穿加热的暖衣。
      人留不住。高原缺氧、高寒地区大气含量只占内地的60%左右,一年中无四季,只有冷暖。长期驻留将导致“三大一小”,脾大肺大心室大脑袋却变小,记忆力变差,给身体留下了健康的隐患。300多内地赶来上工的农民工兄弟从未见过这架式,前前后后走了五拨。
      不能走的是项目办人员。“出不去了,就把这里当家了”,记者见到项目总工李伟时,他正在隧道里组织生产,年轻的脸庞晒得黝黑,沧桑中带着干练。同事闲来逗他,说他是藏民,而他说这叫藏汉一家亲,出门好办事。
      躺下的是路,立起来的是碑。路桥人不会忘记他们:张怀礼、惠君武、李恒、吴慧玲、宁英武、张莉、朱继林以及数十个日夜牵挂的大家小家。高原缺氧,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安全问题,医疗救急,有困难了大家一起担一起解。项目部53个人,三年来,没有一个人说要离开的。
      望着窗外的大雪山,年轻同志想家了。这里距省会西宁500公里,8小时车程,来去一次极其不易,有的同志半年都未出山。想家了,就打个电话,电话时断时续,不是想打就能打,仅有5平方米的地方有信号。赶到一起时,就像在开会。
      陕西路桥总经理赵之胜非常挂念工地的进度,他以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诫勉年轻同志,客观环境改变不了,就要主动适应,这是路桥精神几辈子的传统。他让项目部就地提高伙食标准,每月增加3000元伙食费用,再苦再难也要把水果送上来。
      在果洛,老天爷的脸色就是工程进度。细心的女工早在通往食堂的墙上画出了巨幅的晴雨表,并记下了每日的工程细况。醒目的红色标记提醒着每一个人,重任在肩。
      返程前,经过细致调研反馈,侯晚生副总坚持再开一个收尾工程强调会。20米长的大会议室里静悄悄,每个严肃认真的年轻人的脸上都显出了极不相称的成熟。他们已在这里战斗了1200个日日夜夜,虽然胜利在望,仍不敢懈怠。
      这是一群在打仗的硬汉,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有的只是坚毅的神情。他们的脑海里关心的则是模板的数量是否还需增加,每天的工程任务是否完成,除此之外,他们的世界里仿佛再无别物。毋庸置疑,他们是一群投入其中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