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终场哨响,浙江广厦男篮在首都体育馆捧起队史首座CBA总冠军奖杯。这一刻,不仅是球队的胜利,更是广厦控股集团深耕青训二十载的厚积薄发。从新疆棉田到职业赛场,从默默无闻到冠军之师,广厦用坚持与远见,为中国职业篮球书写了“青训筑基”的新篇章。
青训筑基:从棉田到荣耀,广厦的“人才密码”
广厦青训体系的成功,源于对人才的精准挖掘与长期培育。2005年,广厦俱乐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立足本土、放眼全国”的选材策略,并在杭州城北建起专业训练基地,搭建起覆盖青少年选拔、培养、晋升的一体化体系。
胡金秋的成长故事,正是广厦青训的缩影。15岁时,这个在新疆库尔勒棉花田里劳作的高个子少年,被广厦总经理缪寿守慧眼识中。面对清华附中的橄榄枝与家乡球队的邀约,胡金秋选择了广厦,只因“想为家人分担压力,更想走出大漠看看世界”。从瘦弱少年到国家队内线核心,从布鞋少年到CBA“石佛”,胡金秋的蜕变印证了广厦青训的匠心——天赋需要被发现,但更需要被雕琢。
广厦的选材不拘一格:双胞胎赵嘉仁、赵嘉义曾被其他俱乐部拒之门外,却在广厦成长为锋线尖刀;孙铭徽从“扣篮少年”进阶为“国内最强后卫”;朱俊龙从青训梯队跃升至国家队侧翼屏障。这些球员的共同点,是广厦青训体系赋予的“成长土壤”——专业教练团队、科学的训练规划,以及“以球员发展为核心”的包容环境。
成果输出:冠军之师与国手摇篮
广厦青训的“前瞻性”不仅体现在职业赛场,更在青年联赛中结出硕果。2018年,广厦青年队一举包揽U17、U19、U21全国冠军,实现中国篮协青年赛事“全满贯”,成为CBA历史上首支达成此成就的球队。这背后,是青训团队对年轻球员技术、心理、战术素养的全方位打磨。
青训成果反哺职业赛场。如今的广厦一队,胡金秋、孙铭徽、赵岩昊等核心球员均出自自家青训,形成“自产自用”的良性循环。更令人瞩目的是,广厦青训已为国家队输送多名主力:胡金秋被誉为“中国男篮近十年最佳大前锋”,孙铭徽在国际赛场屡次上演关键表现,朱俊龙则成为国家队侧翼防守核心。
企业担当:以“研发精神”深耕未来
在职业体育“金元时代”的浪潮中,广厦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可持续的道路——将青训视为“研发工程”。俱乐部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青少年培养,从全国搜寻潜力新星到保障球员学业与职业发展,广厦始终践行“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
这种投入不仅是资金的付出,更是对初心的坚守。即便在球队屡次冲击冠军未果、核心球员遭遇伤病的低谷期,广厦管理层仍顶住压力,拒绝“短视经营”,坚持为青训体系保驾护航。正如总经理缪寿守所言:“我们种下的是一棵树,等待它长成参天大树。”
未来愿景:青春接力,再启新程
广厦青训的蓝图远未止步。新赛季,18岁小将侯孟泽作为广厦青训历史上首位未满18岁晋升一队的球员,开启了职业生涯新篇章。这位身高1米85的内线新星,承载着广厦“青春接力”的期待——以更年轻的血液延续冠军基因,以更开放的体系培养下一代核心。
未来,广厦将继续深化青训与职业队的联动,打造“人才孵化—赛场实战—反哺体系”的闭环。正如夺冠之夜少帅王博的感言:“这座冠军奖杯属于所有为青训默默付出的人,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从棉田少年到冠军领袖,从青训全满贯到职业联赛登顶,广厦模式证明:职业体育的成功,不在于一掷千金,而在于薪火相传。广厦控股集团以青训为基,以长远为谋,不仅为浙江职业篮球创造了历史,更为中国职业体育提供了“可持续生长”的样本。
未来,广厦将继续以“工匠精神”雕琢每一块璞玉,让更多“胡金秋”从青训基地走向世界舞台,为中国篮球的崛起贡献浙江力量!